2014年,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通报次数为45次,比上年减少24次。2010年至2013年,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通报次数分别为53次、24次、35次、69次。
1.从通报国来看
德国通报次数最多,全年通报量14次,占到总数的31%,其次是西班牙和法国,新增捷克通报量为2次。相比于2013年,德国通报次数减少20次,匈牙利减少9次,但法国增加8次。从通报国数量来看,2012年至2014年均为6个。2014年通报国情况如下(国家、占比)
2.从被通报产品类别来看
2014年,劳保防护鞋通报次数相比上年增加了5次,占比从6%上涨到20%。婴童鞋通报次数虽比上年减少了13次,但占比却从30%上涨到38%,占比重在增大。成人鞋整体来看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从通报原因来看
主要通报原因包括化学危险和窒息危险。
化学危险中六价铬超标通报27次,皮革中六价铬含量从3.5-93.7mg/kg不等。存在小部件易脱落导致窒息危险通报10次,能冲击性能不合格通报4次,富马酸二甲酯超标通报2次,五氯苯酚含量超标通报1次,环芳烃通报1次。
4.从采取的措施来看
通报后,采取的措施一般分为主动措施和强制措施,主动措施包括从市场、消费者手中召回、销毁,强制措施包括禁止销售、拒绝进口等。从2014年通报看,采取强制措施的占80%以上。
欧盟是中国鞋业最大的目标市场之一,但欧盟同时是对限量物质含量要求最高的地区,标准最为严苛。在全球对贸易救济措施高度关注的背景下,相对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鞋业出口的有一极大障碍。
总体来看,2014年通报总数较上年度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六价铬依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六价铬超标通报国主要为德国,西班牙、法国,匈牙利有少量通报。
在婴童鞋中窒息危险仍然排在第一位,占婴童鞋总通报次数的59%。出口欧盟的鞋企要高度关注童鞋小附件的安全隐患,在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排除安全隐患,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安全鞋的通报次数在不断上升,今年共通报9次,而去年通报为4次。通报的主要原因在于不符合个人防护设备法规和相关欧洲标准EN 20344,在耐冲击性指标上不过关,多为硬性质量问题,鞋企需严把质量关。
六价铬历年来均为通报最主要的原因,欧盟对六价铬的限制也越来越严。在皮革鞣制过程中,需要使用三价铬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皮革中的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反应,增强了皮革的各项性能。在一定条件下,三价铬可能被氧化成六价铬。2014年3月26日,欧盟委员会修订了REACH法规中的附件17,在皮革制品限制六价铬(VI)含量,检出限为3mg/kg。该法规将于2015年5月1日生效。
建议相关企业积极了解国内外限量物质动态,积极与质检等部门沟通,加强与上游制革企业技术交流,加强企业自检以及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材料供货检验,合理进行材料及成品仓储以及成品运输过程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皮革中三价铬转变为六价铬,从而最大限度规避贸易摩擦。